内容摘要:在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确立学科地位的短短十多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得到长足发展。以社会保障学界为例,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牵头,组织国内200多名学者参与研讨、230多名官员参与意见征求,开展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决策与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的贝弗里奇报告”。《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创刊5年来为推动公共管理学学术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衷心祝愿《中国社会科学报》继续为学者搭建更开放、公平、活跃的学术讨论平台,共同努力弘扬公共精神,发展公共事业,推动公共管理,增进公共利益。
关键词:管理学科;学者;中国;保障;发展战略研究;学界;培养;法制建设;学术讨论;学术团体
作者简介:
在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确立学科地位的短短十多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公共管理学科赖以生存发展的一系列平台逐步建立。截至现在,独立建制成立公共管理学院的高校超过100所,有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校则更多,其中不少已有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能力与授权,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的培养单位也近200家;越来越多的综合性期刊和大学学报开辟了公共管理学科专栏;各类职称评审、成果评奖、课题立项中公共管理也开始有“一席之地”;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等一批学术团体在学界已有了相当影响力;国际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了7届,既开拓了国内学者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国际上发声。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渐趋完善。列入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些专业原来分属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学科,相互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和共享的研究范式。这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选译了一批优秀的国际公共管理学教材,也出版了一批国内学者编写的高水平教材。近几年来,有关学校又根据政策许可自主设置了一些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自身优势的博士培养专业和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学界在智库建设方面建树颇丰。以社会保障学界为例,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牵头,组织国内200多名学者参与研讨、230多名官员参与意见征求,开展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决策与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被国外学者称为“中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其后又就新农合、新农保的试点及推广,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灾害救助与减灾,收入分配和就业,以及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等进行专题研究,其研究成果有21项获得领导批示。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创刊5年来为推动公共管理学学术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衷心祝愿《中国社会科学报》继续为学者搭建更开放、公平、活跃的学术讨论平台,共同努力弘扬公共精神,发展公共事业,推动公共管理,增进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