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苏联剧变已过去20多年了,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论迄今仍未结束。各种分歧的根本原因,并非史料不足或真相不明,而是源于世界观及历史观的不同和对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3、17日发表郑秋实《决不能为戈尔巴乔夫的方向路线错误作辩护——评左凤荣对苏联剧变教训的片面解读》以及2014年2月24日发表汪亭友《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立场贯穿苏联演变研究》等文章,较好地反映并解释了这类现象和问题。文章对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教训等提出有说服力的见解,同时点明一些人为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路线辩护的实质是要为在中国推行民主社会主义扫清历史障碍。
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历史观在苏联剧变研究上有诸多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种立场、指导思想与认识方法的对立。一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主张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力求客观全面看待苏联剧变,包括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另一种站在反马克思主义立场,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孤立片面看待苏联剧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和成就,丑化、污蔑乃至攻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同时为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开脱罪责甚至唱赞歌。后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当下苏联问题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盛行的突出表现和主要原因。
苏联剧变研究产生分歧的原因有多方面表现,但要看到因立场、指导思想、认识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乃至争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个别孤立的现象,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这样的对立和斗争。如果脱离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不但得不出正确结论,反而有可能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的邪路,而一些人曲解苏联历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汪亭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