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同时,建立完善的成品油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确保炼油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高品质成品油。
关键词:油品;油品质量;排污;汽车;机动车排放标准
作者简介:
编者按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同时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并与国家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互衔接,同步实施。
目前,我国油品中硫含量偏高,而质量升级滞后,燃油质量标准落后于机动车排放标准,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程度一直居高不下。
油品质量升级提速
我国从2014年起已全面执行国四汽油标准,并从2015年起,全面执行国四柴油标准。一些具备条件的地区,如北京、上海以及江苏、广东的部分地区已提前实施国五标准。
今年4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这意味着中国油品质量升级将全面提速,对于改善环境、拉动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将发挥积极作用。
据国家标准委测算,国五汽油标准实施后将大幅减少车辆污染物排放量,预计在用车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30万吨,新车5年累计可减排氮氧化物约9万吨。
问题解析
燃油质量拖减排后腿?
机动车污染减排包括两方面,一是提供合乎标准的清洁油;二是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供应合乎标准的机动车。
目前我国燃油和车辆标准不配套,燃油质量给机动车减排进程拖后腿。这是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标准制定机制不完善。燃油标准的制订要求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由专家组成标准化委员会参加制订和论证工作。但目前石化领域人员占燃油标准委的绝大多数,汽车行业和环保部门人士比例很小。也就是说,油品标准是由国标委委托以石化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而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部根据国家控制大气污染的阶段性目标而组织制定的。
市场监管难。优质优价政策出台后,不同品质的油品价差拉大,弄虚作假的利润空间上升,如果监管不严、惩罚不力,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市场监管包括价格监管和质量监管,后者难度更大。当前,油品出厂环节由质量监督部门监管,通常是委托企业自检;批发、运输、加油站等环节的准入由商务部门负责,质量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多头管理易导致出现问题。另外,每次油品检测周期较长,等发现问题油品早已售完,超标排放亦已形成。